素书精读119所任不可信所信不

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 https://m-mip.39.net/czk/mipso_4436788.html
助眠解压纯音乐-雨碎江南(古筝版)04:06来自幸运的大刀刘#经典阅读进行时#

以咬文嚼字之诚心,求中华经典之要旨。大家好!我是幸运的大刀刘。今天和大家一起分解阅读《素书·遵义章第五》“所任不可信、所信不可任者浊”这一句。

所任不可信、所信不可任者浊。

所任不可信:任用了一个人,但又不相信他,对他不放心。

所信不可任:信任一个人,但却不敢放手使用他。

所任用的不可信任、所信任的不可胜任者必然浊乱。

信任

宋·张商英:浊,溷(hùn)(1)也。

(1)溷:混乱、水浊。《说文》:“乱也;一曰水浊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溷浊而不分。”

清·王氏:疑而见用,怀其惧而失其善。用而不疑,竭其力而尽其诚。既疑休用,既用休疑。疑而重用,必怀忧惧,事不能行。用而不疑,秉公从政,立事成功。

信任

南怀瑾:孔子云:“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。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。可与立,未可与权(1)。”夫才德难全,故可任(才)者未必可信(德),可信者未必可任。比如陆秀夫(2)、张世杰(3)等,忠义流芳,然非治军之才,是亦不可讳(4)也。故宋襄称伯(bà),遗笑于人(5),曹操征贤,唯才是举(6),是两者皆偏,要在任之得所,御之有方也。孔子曰:“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,不可以为滕、薛大夫(7)。”苏秦,战国周人。人恶(wù)(8)苏秦于燕王,言其反复无信也。秦谓燕王曰:“使臣信如尾生(9),廉如伯夷(10),孝如曾参(11),以事足下,不可乎?”燕王曰:“可”。

苏秦(剧照)

苏秦则曰:“有此,臣亦不事足下矣!孝如曾参,义不离其亲。廉如伯夷,污武王而不臣,辞孤竹之君。信如尾生,何肯扬燕齐之威于秦而取大功乎?如此者,又何能为足下所用哉(12)?”旻(mín)宁,清帝。清宣宗道光帝,在位三十年,颇思振奋求治。然浊于满汉之见,林则徐、邓廷桢、杨芳等能员,或疑或黜。所信琦善、奕山、奕经等,皆庸昏愚昧,不足任事,故终无成。

林则徐

(1)孔子说:“可以一起学习的人,未必可以一起学到道;可以一起学到道的人,未必可以一起坚守道;可以一起坚守道的人,未必可以一起通权达变。”语出《论语·子罕第九》。适:至,往。立:坚持道而不变。权:本指秤锤,秤锤能够权衡物的轻重,所以引申为权衡轻重,通权达变的意思。

论语

(2)陆秀夫:宋楚州盐城人,字君实。理宗宝祐四年进士。李庭芝镇淮南,辟置幕中。元兵东下,扬州臣僚大多逃散,被调临安,任礼部侍郎。从益王赵昰(shì)、广王赵昺(bǐng)走温州,与陈宜中、张世杰在福州立昰为帝(端宗),任端明殿学士、签书枢密院事。端宗死,复与世杰等立昺为帝,徙驻厓(yá)山,为左丞相,与世杰共秉政,抵抗元兵。元世祖至元十六年,厓山破,负帝跳海而死。有《陆忠烈集》。

陆秀夫雕像

(3)张世杰:宋涿州范阳人。由小校积功至都统。元兵来攻,提所部兵入卫临安,与刘师勇等拒元军于焦山,兵败。临安危急时,欲与文天祥背城一战,为丞相陈宜中所阻。临安失守,率部入海。从二王入福州,与陆秀夫等立赵昰为帝,后又与陆秀夫等立赵昺于洲。拜少傅、枢密副使,封越国公。元兵攻崖山,与元将张弘范决战海上,兵败突围出,遇飓风坏舟,溺死平章山下。

(4)讳:避忌,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。

崖山

(5)“宋襄之仁”:春秋时,宋襄公想扩大地盘,称霸诸侯,于公元前年夏率军伐郑。郑向楚求援,楚乘虚出兵攻宋。十一月,宋楚两军在泓水遭遇。宋司马子鱼向宋襄公建议,趁楚军半渡或既济而未成阵列出兵袭击可获全胜。但宋襄公欲行“仁义”,拒绝了子鱼的作战计划,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逃。第二年宋襄公死去,宋国也从此一蹶不振。“宋襄之仁”原本赞其临大事不忘大礼,宁可自国自身吃亏受难,是为褒义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襄公既败于泓,而君子或以为多(贤;好),伤(伤感)中国(中原地区)阙(缺)礼义,褒之也,宋襄之有礼让也。”又以“宋襄之仁”用指对敌仁慈,结果使自己吃亏的教条主义者。

史记

(6)唯才是举: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。三国魏国曹操《求贤令》:“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(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)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”

(7)孔子说:“孟公绰担任晋国的赵氏、魏氏的家臣是绰绰有余的,但是做不了滕国和薛国这样小国的大夫。”赵魏: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、魏氏。老:大夫的家臣。优:优裕。孟公绰:鲁国大夫,三桓孟氏族人。孟公绰是孔子非常敬重的人之一。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常引用孟公绰的德行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记载:孔子之所严事(师事):于周则老子;于卫,蘧伯玉;于齐,晏平仲;于楚,老莱子;于郑,子产;于鲁,孟公绰。《论语·宪问》中说:“子路问成人。子曰:‘若臧武仲之知,公绰之不欲,卞庄子之勇,冉求之艺,文之以礼乐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’”曰:‘今之成人者何必然?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’”

孔子

(8)恶:诽谤;中伤。

(9)尾生: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。春秋时期有一位叫尾生的男子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,久候女子不到,水涨,乃抱桥柱而死。后用尾生抱柱一词比喻坚守信约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(桥)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

庄子像

(10)伯夷:与叔齐同为商末孤竹君之二子。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。孤竹君死后,叔齐让位给伯夷,伯夷不受,叔齐也不愿登位,先后都逃到周国。周武王伐纣,二人叩马谏阻。武王灭商后,他们耻食周粟,采薇而食,饿死于首阳山。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。

首阳山

(11)曾参:字子舆。春秋时鲁国南武城(今山东费县)人。曾茂之子。孔子学生。在孔门中以孝著称。作《孝经》。提出“慎终(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)追远(虔诚地追念先祖)”的思想。并主张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修养方法。曾参十分孝顺,从不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,在家中侍奉双亲,对待老师长辈要避席,就是长辈坐着他站着。

孝经

(12)苏秦指出,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,如果政治活动受到高尚道德的制约,那么政治上将一事无成、毫无作为。国家与个人不一样,国家之间由于无信义可言,就必须讲实力、讲策略、讲变通。国家之间是超越于日常道德的,所以被日常道德所不齿的威逼利诱、暴力欺诈会经常使用,不足为奇。阴谋诡计用在日常人事上,那是小人伎俩,而如果用在国家大事上,那是枭雄志士的雄才大略。

国家大事,国之大者

今天的阅读分享就到这里,敬请批评指正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w/6512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