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联结两岸同伴的一座桥

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 http://m.39.net/news/a_5941636.html

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一点点主动联结,每个人都可以搭建一座通往两岸的桥,共同的文化让我们的心很近。

●大陆有许多温暖的人

余纪萱出生在台湾省,父母都是客家人,父亲的老家在台湾苗栗,母亲的老家在新竹。从小她就经常听母亲聊老家的故事,“我们的祖先在广东梅县,外公的祖辈就来自那里。”“我是中国人”的事实,在余纪萱的心中,从来没有质疑和模糊过。

11岁那年,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,余纪萱跟随父母来到了离福州很近的马祖南竿岛。从那时起,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母亲带领下,余纪萱开始参与两岸妇联组织的一些文化交流活动,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来自祖国大陆的同胞,受到同为客家人的祖国大陆长辈们的关照,“每次见面大家总会热情地问寒问暖、分享美食”,这温暖的一幕一直留在余纪萱的记忆里。

“我至今还记得在马祖南竿岛上学时,作业本的封面上学校名称前印的都是‘福建省连江县’,虽然那时还没有机会真正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,但懵懵懂懂间我对海峡的另一边也开始产生无限的憧憬。”直至年,余纪萱有机会第一次真正来到大陆,和母亲一起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四届京台科技论坛·妇女论坛。

“记忆中那是在一个微凉的秋天,会场中大家交流热络,来自两岸的企业家找到很多可以合作的机会,包括我母亲,在会议间隙我们还参访了文化创意园区,感受到了祖国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机勃勃,也看到了一些入驻的台湾艺术家在这里开创了一片新天地。”对彼时刚刚大学毕业的余纪萱来说,那是一次极具吸引力的旅行,“我人生第一次品尝到金黄油亮、外酥里嫩的北京烤鸭,还有软糯糯、香甜甜的糖炒栗子,返台之前,妈妈的朋友,一位北京的阿姨还送给了我一件非常有传统韵味的旗袍……”

现在回想起10年前的那次“登陆”之旅,留在余纪萱脑海中的,仍是一幅幅极具场景感的生动画面,但在当时的她没想到的是,她与大陆的深度联结由此开启。

●伴着茶汤客家文化流淌在血脉

在日本留学时,余纪萱结识了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大陆小伙子。语言相通、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契合,两人毕业之后,在日本定居生活。然而突然有一天,先生说在老家的奶奶突然跌倒,医院急救,“忙着向公司请假、购买回国机票、等待回国的那段时间,我们的生活一下被按下了暂停键,也是从这件事情开始,促使我们开始考虑回国和亲人团聚的计划。”她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。

时间行至年,余纪萱偶然在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z/574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