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襄到泉州赴任,做了一件事,没想到影响闽
在闽南地区,文武尊王是民间香火最为旺盛的神祇之一。文武尊王公指的是唐代“安史之乱”时,两位著名的忠烈将领张巡与许远。张巡(—年),唐邓州南阳(今河南邓州市彭桥)人,开元进士。曾任清河令,有政绩。许远(—年),唐代杭州盐官(今浙江海宁伊桥)人,天宝年间进士。张巡和许远神像泉州什么时候开始有奉祀张巡、许远的庙宇呢?有几种说法:第一种,认为泉州最早奉祀张巡、许远的庙宇为南宋绍兴间(—年)金紫光禄大夫张汝锡于东岳行宫建忠义庙。清乾隆《泉州府志》记载:旧祀汉关公羽、唐张公巡、许公远,后又复增祀宋岳公飞、文公天祥、陆公秀夫、张公世杰、苏公缄、赵公昴发。第二种,陈垂成先生有《泉州民间信仰与民俗的关系》一文中认为“泉州各地祀文武尊王为保护神,约始于明代中期”。第三种,吴幼雄先生援引明代崇祯庚辰年(年)《第一山重修地祗忠义庙记》碑云:庙原为道教庙,祀三清王帝、岱岳诸神,……以后又增祀文天祥、继增祀岳飞、陆秀夫,又继之增祀关羽、张巡、许远,即所谓“有宋忠神,何可遗汉唐神也”。据此吴先生认为东岳行宫忠义庙奉祀张巡、许远应在元以后。闽台双忠交流活动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,发现泉州万安飞炉庙遗址,双忠信仰传入泉州的时间才得以进一步明确。在该遗址,人们找到清同治十二年(年)“重修飞炉庙碑”。碑圭首,花岗岩质,其上的文字用隶书写就,分成14行。碑高1.82米,宽0.70米,厚0.10米。根据《重修飞炉庙碑》的碑文记载:北宋端明殿大学士蔡襄奉旨来泉州任太守,过河南睢阳拜谒奉祀张巡、许远的双忠王庙,取庙中香炉到泉州致祀。当建造洛阳桥时,冥冥之中得到香火庇佑。洛阳桥建成之时,也就是北宋嘉祐四年(年),蔡襄“奉炉拜谢,请卜地建庙,拜未起,而炉飞去,寻之在万安地”。因此大兴土木就地建庙,塑神像供奉,取庙名为“飞炉庙”。后来,双忠信仰以万安飞炉庙为中心,传播到泉州所属的晋江、南安、惠安、同安、安溪等地,再后来,经由泉州安溪等地的移民,把香火带到台湾,双忠信仰由此传入台湾,甚至有一部分经由移民把信仰带到海外。这些地方的双忠庙皆以泉州万安飞炉庙为祖庙。双忠庙新近发现的“重修飞炉庙碑”告诉我们,是蔡襄到泉州赴任途中,经过河南睢阳,把双忠王庙中的香炉带到泉州致祀,因此把文武尊王信仰香火带到了泉州。根据“重修飞炉庙碑”的记载,泉州万安飞炉庙是闽台双忠信仰的中心,被奉为祖庙。“重修飞炉庙碑”的发现将泉州奉祀张巡、许远的时间往前推到北宋。蔡襄到泉州赴任,做了一件事,没想到影响闽台两地一千年。
上一篇文章: 巧用竞争优势心理,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td/6516.html